查看原文
其他

大宝法王噶玛巴 | 只要舍弃了「一个」众生,就破了菩萨戒

什么是舍弃一个众生?

就是当你有机会帮助某人,

但你却没有那么做;

你有机会消除对方的痛苦,

但是你却没有那么做;

你发自内心地不想帮助他人,

这就是舍弃众生。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

《菩提道灯论》

2010年12月10~13日




发菩提心时,如同《入菩萨行论》说:

「生死狱系苦有情, 若生真实菩提心, 

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


当一个人生起菩提心,他就被称为佛子,也就是成为了菩萨,同时,也就属于大乘的行者。


如果你舍弃了菩提心,所谓舍弃菩提心的意思,就是指舍弃众生。


虽然菩萨戒有很多戒条,但最主要的戒,就是不要舍弃众生。


舍弃众生,也不是指舍弃「所有的」众生才犯,只要舍弃了「一个」众生,就是犯了菩萨戒了。


什么是舍弃一个众生?

就是当你有机会帮助某人,

但你却没有那么做;

你有机会消除对方的痛苦,

但是你却没有那么做;

你发自内心地不想帮助他人,

这就是舍弃众生。


这时,你的菩提心戒也就没了,你也不算是大乘的行者了。


因此,大乘的行者,要从各方面善护、修持菩提心。

这真的很重要!


菩提心不会无因无缘而生起,也不会依靠一个不相顺的因而生起。它需要依靠相顺的因和条件,才能生起。所以为了要生起菩提心,


要先了解发心的利益,知道菩提心对于我们的好处是什么?


因此你看到佛陀的教法,首先都要我们提问题,找出原因和理由。


佛教是细微和深奥的,过去印度祖师也说,或许就是因为佛法太细微、太深奥,所以修持者比较少。


现代也有许多人问:

「为什么世界上的佛教徒比较少?」


或许是因为太深奥,所以没有人修持佛法。但其实也不能这么说。

总而言之,佛教徒当中,要找到实修的人,也比较困难。


为什么佛法那么细微?

就是因为佛法要我们找出原因、说出理由。仅仅相信是不够的。


但是我们现在的人,一般都不太喜欢动脑,而喜欢「只要伸一伸手,就可以证得成就」,简易、快速的方法。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

《菩提道灯论》

2010年12月10~13日

印度菩提迦耶德噶寺旁祈愿法会舞台开示




大宝法王噶玛巴长寿祈请文


嗡梭帝

     圆满十力具德释迦王,观世自在佛海观世音,

     大悲主者莲花金刚足,愿诸皈境赐今时妙善。

     殊胜发心如曙光导引,胜化身启白昼之相好,

     令此土光明善生缘起,而成我等希望具义者。

     佛法教证法理圣执持,悲心大海普遍大自性,

     任运获得灌顶之事业,顶礼持金刚尊噶玛巴。

     行佛事业白色之光纹,历代噶玛转世珍珠鬘,

     一切行传如理而执持,具德有情怙主常住世。

     广大教之曼妙绢飘扬,殊胜觉证珍宝顶严饰,

     智慧金柄极坚固无变,胜生圣教法幢常住世。

     成就顶严罗扎马巴等,成就大海口诀藏得获,

     成就种性持增教之怙,胜成就坛城主常住世。

     汉藏并与东西方诸域,随所行作毕竟摄诸土,

     树立众生之善乐根本,圆满法财善规得增长。

     上师本尊三宝真圣化,法性缘起双运实质性,

     清净胜意真实语严词,诸祈愿处无勤任运成。




往期精选

27 Jan 2019


因为你,我在这里


碎片化系统闻思修

DharmaInterconnected

正法互联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